首页
首页 > 新闻 > > 详情

全球热议: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 让孩子体验快乐

2023-04-19 16:47:12来源:中工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 让孩子体验快乐

4月17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中心小学学生在田间体验早稻插秧。当日,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中心小学将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播种的喜悦。(新华社)

现在许多中小学生,常常“五谷不分”,缺乏劳动技能和知识。江西吉安市泰和县这所小学敢为人先,将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不仅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劳动的快乐,也使劳动教育课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提升教学实际效果,让孩子们都乐于参加。笔者认为,劳动教育课就该从校园搬到田园,这种实践性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让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而学校一般也不重视劳动教育课,即便开设劳动教育选修课,要么被其他课程占用,要么在课堂上走下过场,教学效果极差。在此情形下,孩子们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差,少数高中生甚至连鞋带都不会系,劳动技能和知识更是缺乏。如此在“温室”内长大的孩子,往往“四体不勤”、“高分低能”,一旦走人繁杂的社会,就很难经得起风浪和挫折。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未来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大中小学都将设立这一必修课程。也就是说,大中小学必须开设劳动教育课,并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但是,一些学校开设劳动教育课后,从学生管理和安全等方面考虑,依然走不出校园,开展实践性教学,或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灌输劳动技能和知识,或利用一些教学模型,做做样子而已,孩子们则根本无法亲身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间地头,既能在亲身体验中学会插秧等耕作技巧,体验农耕文化,也能深刻感受耕作的艰辛,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实内涵,从而学会珍惜粮食。这种实践性教学,更是对孩子们意志的锻炼,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价值观,提升劳动素养;另一方面,在劳动实践中增强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也十分有利。

总之,劳动教育成为必须课,就必须得到重视,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劳动教育课从校园搬到田园,开了一个好头。期待类似的劳动教育实践课,能够更多一些,让孩子们真正在快乐中,获取劳动技能和知识。(丁家发)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源

课程

华北东北地区有降雪 冷空气将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