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记者关灵子)3月23日,人社部举办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会上,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代表马小光、史昆和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获奖选手代表杨书明、姜昊、姜雨荷、马宏达作报告,讲述了各自的奋斗历程、思想感悟。其中,几位“00后”获奖选手代表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资料图】
杨书明:从两次失利到为国争光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金牌获得者、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杨书明(央广网记者 关灵子摄)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来自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00后”杨书明夺得金牌,并以总成绩820分位列我国34个参赛项目成绩之首,被世赛中国组委会授予“国家最佳奖”。
这位广东小伙回想起当时参赛的场景,仍感慨万分。世赛是高手之间的顶尖比拼,各国的选手都有各自的强项,“比如韩国选手在原型设计方面非常突出,呈现的效果要比我更加精美,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杨书明说。
严峻的比赛形势并未使杨书明退缩,他扛住压力,及时调整心态,不仅按照题目的要求将功能开发完整,还尽力在细节上优化用户体验,最终成为了该新增项目的首位金牌获得者。
报告厅内,戴着金牌的杨书明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概括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
2016年,杨书明第一次参加广东省选拔赛失利。在2018年第45届世赛广州市、广东省和全国选拔赛以及国家队首次考核中,杨书明虽都夺得了第一名,但因出现失误,仍无缘2019年喀山第45届世赛。
因为年龄原因,第46届世赛将是杨书明最后一次为国争光的机会。为此,他早出晚归,每天泡在集训室里。“别人训练的时候我在训练,别人休息的时候我还在训练,别人过节团聚的时候我仍然在训练。训练几乎占据了我的全部生活。”杨书明回忆道。
经过层层选拔,杨书明终于拿到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入场券。为了这一天,他已经准备了七年。从2015年15岁时开始学习网站开发与维护,到2022年世赛现场一举夺冠。七年的艰辛努力让杨书明超越了自己,也让他深信技能改变命运、技能改变世界。
姜雨荷:学习技能就像开启惊喜的盲盒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教师姜雨荷(央广网记者 关灵子摄)
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上,20岁的姜雨荷拿下金牌,实现了我国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获奖那天,姜雨荷身披国旗登上领奖台,泪水夺眶而出。
初中毕业后,姜雨荷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枯燥的打工生活让她一度怀疑人生,决心重返校园,学门真技术。姜雨荷坦言,走进河南化工技师学院,就像开启了惊喜的盲盒。她第一次知道了世赛,见到了第45届世赛工业控制项目铜牌获得者贺江涛,她立志要向最优秀的人看齐,也要奔向世界的舞台!
备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一个动作要重复成千上万遍,模拟测试更是家常便饭,每天训练长达十四五个小时。按规定,比赛中必须使用“化学滴定法”,关键时刻,单次滴入溶液的量要精确到四分之一滴,也就是0.01毫升,极轻微的手抖都可能前功尽弃。这几年姜雨荷的训练时间累计超过14000小时。
除了高难度的操作要求,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还要求选手独立撰写大篇幅、高质量的英文实验报告,这对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巨大的挑战。初中毕业的姜雨荷为了顺利完成比赛,一字一句地啃起了“硬骨头”。她随身携带单词本,吃饭时背、睡觉前背、走在路上继续背。终于,在世赛特别赛上,以优异成绩完成了长达11页的英文实验报告。“英文是母语的外国选手,现场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姜雨荷骄傲地说。
如今,姜雨荷已成为学院最年轻的教师,她想让更多学生热爱技能、学习技能、掌握技能,用技能实现人生梦想,用技能更好地回报国家与社会。
马宏达:平凡造就不凡 “刮腻子”可不简单!
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金牌选手、浙江建设技师学院教师马宏达(央广网记者 关灵子摄)
“很多人以为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它是一个‘多工种融合’的复合型项目,如抹灰是泥工,轻质隔墙、贴线条是木工,创意是油漆工。”报告会现场,马宏达这样介绍大众眼中的“刮腻子”。
受父亲影响,马宏达对手工有着特殊的喜爱。抱着学一门技术的想法,他进入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建筑艺术专业学习。2019年,马宏达随队去俄罗斯观摩第45届世赛。当师兄高宇宙登上领奖台,当五星红旗在领奖台上飘扬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为国争光的信念在他心中不断升腾。
这几年里,马宏达每天在肉眼可见的粉尘环境中穿着特制防护服夜以继日地训练。在高强度的训练下,马宏达手上的茧越磨越厚,5厘米厚的钢头鞋不到2个月就磨破了底,身上也常伴有伤痛。
2022年,马宏达如愿登上世界技能大赛的舞台,但比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国内训练时,一般都会采用12毫米的石膏板,比赛提供的仅有6毫米;法国波尔多潮湿的天气也让创意模块出了意外,石膏做的小鸟因墙体没有干透而掉落摔碎。但前期上千次的演练,团队周密制定的应急预案,都在关键时刻帮助他排除万难。
最终,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中,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马宏达战胜了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对手,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金牌,实现了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载誉归来后,马宏达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刮腻子冠军”。马宏达深知,金牌背后不仅是个人的努力,还有团队的配合、国家的大力支持。
“平凡的岗位也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学技能也一样有前途!”马宏达希望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多年轻人。
标签:
比我国晚3小时。马尔代夫全称:马尔代夫共和国,原名马尔代夫群岛,1968年11月改为现名,位于南亚,是印...
籍贯是指出生地,严格来说是指祖籍所在地,就是你家里父辈爷爷辈的所在地。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籍...
仓储物流“成渝圈”如何乘势而上?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被惠及的显...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
“医保砍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购物成瘾”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双十二”促销季,很多人又开始摩拳...
因迷恋山间风景,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随后与同伴失联。12月的稻城...
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恍惚迟疑间...
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亲爱的》里面没有的结局,在我眼前“上映” 12月6日,在深圳市...
冥想?泡脚?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睡眠画像”。随...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
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通过人像比对、DNA确认找...
北京天文馆、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
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 血管里的“垃圾”分类 赶快学起来!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
抖音“窗花剪剪”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窗花剪剪”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著作权...
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
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1...
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记者 李洋)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