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我的第四次考研也落下了帷幕。不同于前三次,这次考的很轻松,没有一点压力,因为一整年没复习,只是来混个场子。去年自打成绩出来后,一整年的精力都放在了考工作上,第三次失败以后,反而转变了思路,心态也放开了。于是今天想着写写自己失败的经历和经验,毕竟大部分人分享的都是成功的经验,但考研的大部分人都在失败。
没什么干货,随便写写。
第一次考研是20考研,那时候还在上大学。
(资料图)
19年的上半年,一直在工作与考研之间犹豫不决,因为那时候厌学情绪到达了我的极限,我当时觉得再上三年学会让我的人生再痛苦三年,我很想去上班,想摆脱学校。
就这么犹豫着,19年的上半年过去了,到了7月,我总算下定决心要去考研了,现在想想一开始考研就是冲着碰运气去的,考上就上,考不上正好去工作。或许是因为起先的动力不足,后续的复习也没有好好落实,失败也是应该的。
我很不喜欢我原先的专业,在选考研专业的时候一意孤行地选了我一直很喜欢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我本科在甘肃农业大学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那时候没多犹豫就选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很不自量力。
从7月到12月我便一直在学校复习,虽说学的时候总在玩手机,但那时候养成了很好的作息:晚上12点睡早晨6点起。我头发很油,每天早晨花二十分钟洗头洗脸刷牙,基本上每天都是六点二十到六点半就出了宿舍门。宿舍限电功率,我就没吹过头发,夏天还好,冬天的时候特别冷。中午回来睡半小时,偶尔也会在教室里睡。
可能是这些小事让我有了自我感动的资本,我总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以前每天睡到十一二点的我哪能早晨六点起床呢?
但考研最忌讳的便是自我感动,实际上我的进度慢的要死,去了自习室就戴个耳机看手机,总是瞌睡到在桌子上趴着睡觉,每天的有效学习时间可能就两三个小时,真题直到考前我都没有刷一套,政治一点没背,包括文学基础,都只是把课本过了一遍,要背的东西一个没背,很多资料都是新的。
结果很明确,我没考上。
20年一月新冠爆发,我当时在大学时所构思的所有未来的计划全部泡汤,但我没有选择去解决问题,而是每天躺在床上焦虑,逃避现实。
我很不切实际地给大厂投着简历,实际上我并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来获取我想要的岗位。而我那时候对考公的厌恶程度也很高,我不想留在家乡,不想离父母太近,我想走的远远的。
在这种无望地乱抓了一通浮萍后,在20年四月,我决心再来一次考研,而这次的目的同样不纯,我只想给自己一个缓一缓的时间,在茫然地四处乱撞的时刻,我选择了自己曾选择过的道路,此时我开始害怕起新的环境,新的道路。
20年上半年在忙毕业论文和答辩的事情,烦躁的情绪弥漫在我的整个复习过程中,下半年在家里几乎隔三差五就和我妈在吵架,不一样的思想观念和习惯,让我在那段时间里负面情绪极度高涨。
而本身考研目标性不强的我,自然也没多用功,几乎把19年备考的老路又走了一遍。甚至在年中开了学习直播想作监督用都没用,因为只要想偷懒,一个摄像头又能怎么样呢?
再加上20考研没怎么复习最后的结果,它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它带给我一些自负的情绪:没复习都能有这些成绩,说明我不需要作太多努力就能成功。
到了考试的前一天,我就知道这次也不会有好结果,但那时还是有一丝侥幸心理:防不住我能过国家线,能调剂就行了,随便去个什么大学。
最后的考试结果差到我自己都看不下去,又失败了。
21考研失败后,我备受打击,大哭了一场。其实我没资格哭,但我哭的是我可能要困在家乡再也出不去了。我所有的计划都在考上以后,我没想过考不上要怎么办。
21年3月我去考了省考,我只复习了二十天,自然也没成功。
考研一旦失败两次后,第三次就变成了执念,我就是这样,考完省考后,我决心换个大学再考一次,我不再想着要去那种普通人企及不上的大学。在一众大学中,我兜兜转转选择了河北大学,同样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一次我只想上岸,只想离开家。
21年一整年,我几乎没怎么出过门,尤其从9月到12月,几乎一步门都没迈出去过。到了考研的时候,出门差点以为自己连路都不会走了。
那一年我陷入了情绪的低潮,每天晚上睡不着,在“考不上”的恐惧心理中煎熬地度过每一天。我想转移注意力,想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我知道只有学的东西越多,这种恐惧与焦虑才会逐渐消失,但我做不到。
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我总是学着学着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流泪,每天在睡前都会问自己,为什么到了如今这个地步。我开始陷入到后悔情绪中,后悔大学为什么不珍惜时光,为什么高中不好好学习,一直往前推,我在想为什么我还会活在这个世上。
这一年头发也越掉越多,但是我知道我没有在学习,坐在桌子前要么实在玩手机转移注意力,要么就在发呆看窗外。
和父母也不想说话,一说话就会吵架。考前二十天和我妈大吵了一架,然后这二十天里,我每天想的就是怎么早点离开这个世界。
21年8月我停了直播,跟别人说是因为我不需要直播来监督自己了,其实是那时候看到一个弹幕,大致意思是“如果是来直播玩手机的,那还不如不直播了”。醍醐灌顶的一句话,何必要苦苦撑着在桌子前坐着装样子,自己装的难受,给别人的影响也差。然后我当天便停了直播。
考试那两天也很痛苦,这次我清晰地知道自己无法考上了,结果也是再一次地落榜。
21年考完当天晚上,我就乘上了去往成都的火车,我再也无法在这里待下去了,我急需换个环境改正一下心态。那时候去成都和重庆,又在兰州停留了几天,想了很久,我还是决心要来面对我的现实,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回来的那天我心里沉重到喘不上气,感觉心脏的那个地方好像真的有什么东西在死死地压着我,越靠近家这种感觉越明显。
过了一段时间,2022迎来了冬奥会和春节,我发现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出奇的变化,我开始不再怨天尤人,我开始以平和的心情看待我所经历的一切,我开始了与自我的和解。
我父母没做错什么,他们提供了一切的物质帮助,哪怕不支持我一直全职考研,但还是提供我所有需要的东西。
一旦心态变得平和,我所能看到的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我发现我的人生其实很幸运,我从小到大的经历一路顺风顺水,我遇到的人都很好,我其实很幸福。
于是我转换了方向,与父母达成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妥协,我们再也没吵过架,一直到现在我们相处得都很和谐。
22年我几乎每天都在出门,出门去看看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原本很讨厌的故乡也变得柔软起来。
2022年也是因为疫情推了很多的考试,我的计划还是赶不上趟,但我也没在意了,我做我能做到的事,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好,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所以22年我没复习,我的重心偏移在了考工作上,反而考研就放开考了,报名的时候我干脆报了以前压根不敢涉及的北大。考试的时候心情格外的轻松,再也没有过曾经的沉重感了。
要说22年也有过压抑的时候,只不过从8月以后,情绪就越来越稳定,再也没有因为什么事而慌了阵脚,没有烦躁也没有焦虑。我现在很开心,至于考试成绩,可能结果出来后会看着笑一笑——嘿,我还能考这么点分呢。
总之呢,就一句话,往前走,一直走下去。
只要好好地活下去,什么样的人生都是值得的。不要觉得没考上就浪费了时间,你认真地度过了每一天,那就不算浪费时间。
希望大家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考研路。
以下是对各个科目的一些个人总结,不专业不严谨,只从个人体验看(毕竟没好好复习过)。
这一门可以分情况来看。
第一次考研,建议不要拖的太后,大概从五六月份就可以稍微着手看一看,有条件的可以买个课,跟课走就好,也不用费劲做规划。如果考的是特别好的大学就需要好好地背,考的大学如果差不多可以稍微松一松,将时间匀给专业课,具体大学分数要求怎么样可以参考历年分数线。
二战以及之后的,可以适当往后调一调,如果专业课背诵内容多的,可以从9月份一千题开始看起,背诵不多的看自身情况,如果政治分数要求不高可以只背肖四肖八,从11月开始,要求高的话这些东西可能不是很够。
我每年都用的肖秀荣,个人觉得很不错,尤其21考研的命题准确度很高,当然也有命不准的时候,这个看运气了。
不看运气的话就得费大心思复习,这个按专业课进度调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条件,无法一概而论。
英语最好的复习方法就是一遍一遍做真题,背真题里的生词,背得滚瓜烂熟。
有时间的可以从05年开始做起,没时间从10年开始,时间特别充足的可以往前再推一推。
一道真题,一句一句地分析,从单词到句子结构,抽丝剥茧。包括题目里的生词和句子都不要落下。
阅读的题都是按段落排列的,前面的题就在前面的段落,由此可以找出每道题所在的段落,题在哪个段落就看哪段,找答案会很快。
有条件的可以买课。
这里听课有个重点,就是不要觉得自己听过了就等于会了,这是大忌,听完了一定要自己再多复习几遍,要不然听完会了只不过是在骗自己。
刷真题记得最后留个两三套最新的试卷,用来在12月的时候自测模拟,会对自己的水平大概心里有个底。
一句话:没背熟等于没背。
这句话是针对所以普通人的,如果没有过目不忘的能力,没有融会贯通并付诸于笔尖的本身,最好老老实实地背。而且考试三个小时,如果背熟的话能节省大部分时间,否则三个小时会不够用。
当然这个背也是有重点的背,每个学校考察的侧重点不同,这个可以找该校历年的考研试卷,把不同的题标记在知识点所出的章节,这样子大概就能知道学校喜欢考哪部分的知识。比如河北大学很喜欢考鲁迅(鲁迅也确实是现代文学的重点),就我拿到的真题说,他们年年都在考鲁迅。
这里有个学姐的视频推荐去看一看,她的复习方法我感觉很好,但她本专业就是文学专业,跨考的(尤其跨的远的)还是要把基础打牢。
文学理论强烈推荐杨宁老师的课,很有趣讲的也很明白,不过限于课时,每学期的一门课都不会讲全,需要自己再补充。
其他的b站上就有很多课,可以多听几种,找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写作分很多种,大部分学校考的都是文学评论,这一类的就建议好好学习文学理论,否则就是言之无物,因为你没有充分的理论来支撑你的评论。
华东师大考三个题,一篇大作文和两篇小作文,大作文是记叙文,不过21可以写其他文体,22就不清楚了。
20考研之前,华师大一直都是文学类做小作文第一道,语言类第二道,20年开始三道都要做,但语言类的小作文基本上每年都是现代科技与语言的关系这类的题,我没有学语言,个人感觉都差不多,如果有学过语言的朋友可以进行纠正。
两年考试我写作都基本没复习过,第一年125,第二年105,估计只要写的差不多,就会给个差不多的分,但要拿高分还是得多看多写多练,最好有人可以帮看。
我第二年听了几节一往文学的课,感觉讲的水平参差不齐吧,这个得碰运气。
以下是一些杂七杂八的经验,也是根据个人情况做一些整理。
有明确目标的同学就不用说了。
没有明确目标的,可以从地方、自身水平、学校水平来挑。
如果只是想提升个学历,为以后工作打算,或者为了考公有优势,那可以尽量求稳,最好选那种第一年就能有把握考上的学校。
如果是奔着学术去的,可以冲一冲好大学,但复习的时候最好拼尽全力复习,别糊弄自己。
如果是不知道要干嘛,只是单纯找个事做,随大流考考研,那就想想考上研之后有什么想做的,或者可以想想自己有没有喜欢的地方,想见的人这种看起来和考研不相关的因素,有可能这样子会找到你想考的大学想考的专业。
如果功利性很强,想挣钱,可以多找找各个专业的数据,分析分析行情,但这方面我不了解,也没什么经验可谈。
总之有目标的按目标选,没目标的按喜好选。
择校的时候多去咨询学长学姐,好好利用社交软件,不过别舍本逐末,记住自己的目的是择校,别陷到太多信息里面,容易使自己产生混乱。
考本校本专业,可以适当往后放放。顶尖的大学不适用。
考本校跨专业,建议从过完年就开始复习,有重点地复习。如果还在读大一大二,已经打算跨专业考研的,可以买几本想跨专业的教材,偶尔翻着看看,大概留个印象,或者去那个专业蹭蹭课,找找他们的学生和老师了解了解。
考跨校跨专业,最好趁早学,尤其考好大学热门专业的。这个趁早学也不是要求跟冲刺阶段一样勤奋刻苦,只是建议按自己的学习习惯,每天花点时间看一看,能背的背一背,这样到后期会轻松很多。如果一开始就全力冲刺的话,很容易后劲不足,导致学不进去。很多人就是败在了考研最后的二三十天。
前期摸准自己精力最好的时间段,并且根据自身情况大致划分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
没必要按别人的时间来,有些人精力最好的时间就在晚上,那就没必要早起。
学习时长没有学习效率那么重要,关键在你学了多少东西,而不是学了多久。
可以隔一段时间就对自己进行一个小测试,以此来摸清自己的进度,并适时对复习节奏进行调整。
在校生就正常在学校复习就好,二战三战的,如果父母并没有那么支撑脱产考研,或者你是属于学习习惯很差的人,建议不要在家里复习,会学的很痛苦。
尤其父母很喜欢进你房间的,很喜欢打扰你的,最好能出去复习就出去复习。
本地有自习室图书馆的就去那里,没有的可以出去租房。
如果没钱,那就学一学怎么调整情绪,努力改正自己的习惯。
把所有电子设备能扔多远扔多远,用的时候拿过来用,用完再扔回去。
自制力不行的朋友不要想着靠意志,因为靠不住,物理方法是最管用的。刚开始可能很难受,坐不住,老想着拿手机玩,但只要坚持一段时间,适应了就会进入状态。
看家庭条件。
如果家里很不支持,那就出去一边上班一边考。
如果家里支持但经济条件不支持,也同样建议找个能挣钱的活做。
如果自己承受不住脱产考研的压力,和上述一样。
自己有钱,或者家里经济支持的,可以脱产考研,毕竟工作会耗费很大精力,没有点意志力,下班是不会想学习的,更何况还有加班等等一切的占用学习时间的事情。
记住学习直播不是为了直播,而是为了学习,就足够了。
我在很多地方买过,感觉哪里都可以,没什么具体经验。现在多是在桃上。
每周可以匀出来小半天时间用于放松,但娱乐活动不建议过分激烈,可以做做平静且能放松的事情,比如听听音乐,喝杯奶茶之类的活动。
不用完全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学会休息才能更好地学习,弦崩得太紧就会断,大脑一直太过紧张会很容易反弹。
但也不要放的太松,太松了再紧起来就很难了。
直接放几套真题。
(华东师大这个在一个网页保存的,实在是忘记出处了。最后华兹华斯的诗歌是《写于早春》)
可以大致看一看难度。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失败史,纯个人经验,没什么干货。
祝所有考研的朋友都能走好自己的人生,无论成功或者失败。
比我国晚3小时。马尔代夫全称:马尔代夫共和国,原名马尔代夫群岛,1968年11月改为现名,位于南亚,是印...
籍贯是指出生地,严格来说是指祖籍所在地,就是你家里父辈爷爷辈的所在地。户籍地并不一定是这个人的籍...
仓储物流“成渝圈”如何乘势而上? 12月3日,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被惠及的显...
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这个铜簋的盖、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纹饰...
“医保砍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
“购物成瘾”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双十二”促销季,很多人又开始摩拳...
因迷恋山间风景,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随后与同伴失联。12月的稻城...
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恍惚迟疑间...
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电影《亲爱的》里面没有的结局,在我眼前“上映” 12月6日,在深圳市...
冥想?泡脚?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睡眠画像”。随...
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终身教育”潜力无限 【现实挑战】“新老年”群体愿意在培养兴...
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通过人像比对、DNA确认找...
北京天文馆、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
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抽样调...
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 血管里的“垃圾”分类 赶快学起来!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中国...
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
抖音“窗花剪剪”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窗花剪剪”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著作权...
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记者 路艳霞)作为年度“汉语盘点”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
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记者 牛伟坤)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1...
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记者 李洋)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自然...